同城凤楼网站app_4小时400元快餐联系方式,微信附近100块,51pc·mc茶馆官网

中国文明网总站 联盟网站 | 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

登录 注册加入庆阳文明志愿者 | 新浪微博 | 腾讯微博
首页 > 新时代文明实践 > 文章正文

【新时代文明实践】环县文明实践:在烟火气里种文明

时间:2025-05-20 09:39:00 字体设置:

 

  新时代文明实践,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,而是融进生活的烟火。从金羊广场工作室玻璃罐里晃动的凉白开,到社区网格员理发剪刃间穿梭的碎发,再到乡村院落跳跃的节拍快板声,环县让文明实践变成了百姓日常的帮手、田间地头的家常,文明新风款款荡漾环江。

  阵地怎么建?就着百姓需求搭台子

  都说“群众在哪儿,阵地就该设在哪儿”,环县的实践阵地,是实实在在的“便民站”而非“展示墙”。金羊广场的钟生玉工作室,地方不大却装满了民生细节:环卫工人累了能歇脚,上班族渴了有开水,书架上的书随便翻,墙上挂着的羊文化展板还能长见识。李阿姨扫完街常来这儿,她说:“冬天喝口热水舒坦,夏天看会儿书解乏,比蹲在路边歇着强多了?!闭庋恼蟮?,全县有270多处,从县城的实践中心到村里的文化室,把理论学习、科普活动、文体娱乐都揉进了百姓的生活圈。

  阵地建得活,关键在“按需配菜”?;废孛桓恪耙坏肚小?,而是把村里的文化室、农家书屋、村史馆整合到一块儿,村民农闲时既能学养殖技术,又能看皮影戏,还能在村史馆里唠唠老故事。山城堡战役纪念馆成了红色教育点,环州故城的戏台常演移风易俗的新戏,这些带着本地味儿的地方,靠“有地儿、有人、有服务、有规矩、有影响”的实诚标准,让文明实践从“看得见”变成“用得上”。

  队伍怎么带?跟着家长里短做实事

  在光明路社区,邓婕的手机成了“民生热线”:李大爷要理发,王奶奶要买药,张大哥想咨询政策。作为网格员,她每天至少花两小时在社区转,每周必去特殊家庭看看,每月都到困难户家里聊聊。她说:“走得多了,居民就把你当自家人,有事自然愿意找你?!毕袼庋闹驹刚?,全县有2.6万多,他们走街串巷、进门入户,把志愿服务做成了日常的“跑腿活儿”“贴心话”。

  环县的志愿队伍不是零散的“突击队”,而是织成了一张网。县乡村三级队伍联动,20支专业大队带着25个服务项目下沉,村里的小分队更是各有专长:车道镇安掌村的志愿者会在炕头会上用方言讲政策,把“乡村振兴”说成“咱村咋能富起来”,把“惠农政策”算成“每亩地能多收多少粮”。这种带着泥土气的宣讲,让政策不再是纸上的条文,而是百姓听得懂的“自家事”。当志愿者成了社区里的“熟面孔”,文明实践就有了最鲜活的载体。

  新风怎么树?贴着群众心窝子讲道理

  傍晚的环江风情线,常能听见快板声:“彩礼高了负担重,婚事新办才轻松……”这些老百姓自己编的顺口溜,比说教管用得多?;废厝嗣靼?,移风易俗不能硬灌道理,得用大家喜欢的法子“软渗透”。道情皮影戏《彩礼风波》把高价彩礼的麻烦演成故事,小品《婆婆也是妈》讲透婆媳相处的门道,这些带着本土特色的节目,在200多场演出里,悄悄让观念变了样。钟生玉工作室的“文明课堂”更实在,不摆讲台不喊口号,让“甘肃好人”坐在板凳上拉家常,讲讲自己怎么孝老爱亲、怎么勤劳致富,听众都说:“这样的道理,听得进、记得住?!?/font>

  环县树新风,靠的是“身边人带身边人”。220户“五星级文明户”、2400多名乡村先进典型,都是群众看得见的榜样。车道镇有位“孝星”,每周回家给老人洗澡、剪指甲,这事在村里一传十十传百,不少人都说:“人家能做到,咱也不能落后。”这种用身边事做教材的法子,让文明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标杆,而是伸手可及的日常。当学好人、做好人成了环县的习惯,文明就有了最深厚的根基。

  从街角的一杯热水到田间的一次宣讲,环县的文明实践,把大道理拆成了小日子,让文明风融进了百姓家。这里的实践告诉我们,文明阵地要建在群众需要的地方,志愿队伍要走到群众身边做事,新风培育要贴着群众心窝子使劲。当文明实践扎根生活的烟火气,就能在日复一日的浸润中,成为一座城市最温暖的底色。

  作者:都俊龙

?

编辑:姜 大捷


主办单位:甘肃省庆阳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庆阳文明网?版权所有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1012010003 陇ICP备18003986 甘公网安备6210020200027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