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24-05-30 17:48:00 字体设置:大 中 小
对于非遗,人们曾一度担心它们摆脱不了“古老、稀缺”的标签,与现代生活脱钩断裂,永远“躺在”文博馆里。但是现在,大家却惊喜地发现,非遗这门“老手艺”,却搭上了时代“快车”,走出了馆藏,走上了街头,甚至还走入了“云端”......传统的文化记忆正被赋予当代的审美内涵,重回现代生活。
一把剪刀,一方红纸,不用参照图纸,说笑间剪刀飞舞,纸屑缤纷,一幅优美的剪纸作品便跃然眼前。这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——庆阳剪纸的创作场景,传统的剪纸手艺人,全凭手中的一把剪刀,就可以剪出心之所想。
庆阳剪纸作为镇原非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现如今,正在以独特的呈现方式,又一次走进了人们的视野。特别是今年3月份以来,由镇原县文旅局、县文化馆策划举办的以剪纸为代表的民间艺术“剪云裳”服装秀,借着天水“麻辣烫”火热出圈的东风乘势而上,先后走进了炫彩多姿的西安“大唐不夜城”,登上了“天下黄河第一桥”兰州中山桥......近期,又亮相“第二十届深圳文博会”,也引起了新华网、央广网、香港商报、深圳晚报、甘肃日报等中省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,网络浏览量一度超100亿人次,火爆出圈,风靡全网。
大V领、鱼尾裙、耸肩收腰......“剪云裳”剪纸服装外观造型,引用现代服装设计元素与设计理念,力求与市场接轨,切合大众需求。巧妙地将“传统文化”与“现代时尚”完美融合,无疑是庆阳剪纸传承发展的一次突破与创新,使艺术贴近生活、服务生活、反哺生活。
庆阳剪纸历史悠久,是根植于黄土,孕育于民间的艺术种类,内容包括原始图腾崇拜、历史传说和生活场景等。2008年,庆阳剪纸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“在我们身边”的传统文化代表,备受大家的喜爱和关注。但是在实际的非遗?;ず痛兄校绾未葱路且盼幕拇シ绞?,改变传统非遗的文化语境和场景,成为传承人亟待解决的问题。
镇原县文化馆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——庆阳剪纸保护传承单位。近年来借助多渠道开展非遗调查、非遗培训、非遗展览展演和非遗进校园、进村组、进社区活动300场次,连续举办了10届庆阳剪纸作品展览,组织剪纸传承人参加国家、省、市举办的传承培训208场(次),参训人员3000余人(次)。同时,在环县、合水、庆城等县区成立了7个庆阳剪纸传习所,组织编印了《庆阳剪纸作品集》《庆阳剪纸艺术》等非遗类专著,拍摄了《庆阳剪纸》专题片、《大师祁秀梅》电影,为庆阳剪纸非遗传承、保护和活化利用做出了积极贡献。
“剪纸,是用手艺和心意刻画出的生动生活画卷?!闭蛟匚幕莨莩?、“剪云裳”剪纸服装设计、策划常燕说,把剪纸纹样首次从纸上剪刻到服装上,是全国范围内一次非遗文化的大胆创新和有益尝试。
服装设计与非遗结合,服装参与非遗美学重构,突破重塑,精雕细琢,展示了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,让传统手工艺在现代设计中焕发新生。
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‘以古人之规矩,开自己之生面’,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?!币浴按丛煨宰?、创新性发展”为理念,更加关注其存续力和生命力,让“非遗”走进现实生活,并与之融合、绽放光彩。
让非遗遇见百姓生活,才是链接传统的智慧选择。在这个全新的互联网时代,要想将非遗项目中的文化味道“原汁原味”表现出来,还要获得“大流量”“大声量”,背后就必须苦练“内功”,方能破茧成蝶。
?
编辑:姜 大捷
主办单位:甘肃省庆阳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庆阳文明网?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1012010003 陇ICP备18003986 甘公网安备62100202000272 |